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阳江何以用综治中心“小阵地”撬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格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1:06:00    

在阳东区红丰镇,最近流传着一段佳话:50名工人在镇综治中心的协调下,拿到了拖欠一年多的工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10月28日,某公司部分员工到红丰镇综治中心反映该公司拖欠工人工资问题,综治中心充分调查后了解到该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无力承担50名工人的薪酬支付义务,累计拖欠工资总额高达53万元。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红丰镇综治中心不回避问题,勇担责任,联系多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最终,该公司负责人同意将厂内设备、产品和其他资产抵押给工人。

如何把这些资产变现用来支付工人工资?

综治中心在辖区范围内联系到了一家热心企业,对陷入困境的公司实施帮扶救助。最终,在综治中心的精心组织与统筹安排下,双方企业达成了一项创新性的合作解决方案,由热心企业按市场价格全面接手该公司并优先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陷入困境的公司提供了一条重生之路。

像这样的案例在阳江还有很多,全市各级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如指挥家般引领各方资源有序流动;政法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夯实了治理根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似涓涓细流汇聚成治理的汪洋大海;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不仅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加高效便捷,更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以综治中心“小阵地”撬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格局”。阳江正以务实创新的步伐,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路。

整合资源力量 发挥枢纽平台作用

阳江市坚持“一地一策”,统筹推进综治中心优化升级。全市6个县(市、区)均已设立县级综治中心并挂牌运作,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具备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监控研判等功能场室,还增设了巡回法庭、仲裁室、法律服务室等,使综治中心成为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多功能的“一站式”平台。

在镇(街道)层面,阳江市同样下足了功夫。全市48个镇(街道)综治中心按要求配备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和监控研判室等功能场室,并结合实际设置了社会组织工作室。

为了确保高效运转,每个镇(街道)综治中心都由党(工)委书记担任主任,强化了党的领导。同时,政法单位和相关行业部门通过“常驻、轮驻、随驻”方式派人进驻办公,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行业部门下沉资源力量到镇(街道),强化上下联动,把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

如今,走进阳江市各个综治中心,都能感受到规范、高效、便捷的服务氛围。群众接待厅宽敞明亮,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室内,调解员耐心倾听、公正调解;网格工作室里,管理员忙碌地处理着各类网格排查的风险信息;社会心理服务室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监控研判室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

下一步,阳江将围绕“提质增效”目标,持续优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推动更多部门业务协同、数据互通;引入更多社会组织、乡村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发挥政法主力作用 打造“法治引擎”

阳江市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充分发挥政法主力军作用,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力量融入“1+6+N”工作体系,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服务下沉,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保障全面覆盖的治理新格局。

2024年,全市综治中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238件,化解率98.78%,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同比下降5.62%。阳西县织篢镇综治中心、阳春市潭水人民法庭获评省“1+6+N”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

政法力量的作用发挥,首先体现在机制设计的顶层推动上。阳江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分别制定了方案,指导县级政法单位深度参与综治中心工作。

法院系统推动“线上法庭”“法官工作室”进驻综治中心,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检察院在综治中心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安部门依托“警调对接”平台,实现治安案件与民事纠纷联动处置;司法局强化品牌调解室建设,优化“访调对接”“检调对接”机制。

阳春市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诉调对接站,通过“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将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既减轻了司法压力,又提升了化解效率。阳西县溪头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渔业协会、海事部门设立海上调解专班,成功化解多起海上作业矛盾,渔民称赞“矛盾不出船,解决在码头”。

政法力量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是法治思维与基层实践的深度结合,不仅为阳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平安基石,更为全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贡献阳江经验。

“织篢经验”背后的“1+6+N”实践

谈起阳江的综治中心建设,织篢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在省委政法委支持下,阳西县织篢镇综治中心被打造成为“1+6+N”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为全市综治中心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织篢镇综治中心整合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10余项功能,公安、司法、自然资源、妇联等12个部门进驻,群众只需进“一扇门”,便能解“万般事”,这里既是矛盾纠纷的“终点站”,也是风险隐患的“预警站”。

在织篢镇,法院系统与派出所、司法所依托“一庭两所”联调机制,推动治安案件与民事纠纷联动化解;司法部门强化业务指导,全镇所有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公安机关依托“警调对接”平台,将轻微治安案件引入调解程序,既节约执法资源,又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粤平安”平台,实时监控全镇重点区域,网格员手持终端动态上报问题,指挥中心即时分派任务,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将风险“掐灭在萌芽”。

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则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妇联进驻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成立专班,专攻山林土地、农资分配等纠纷;团委联合“双百社工”站,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开展帮扶;县星火志愿者协会“戒毒帮帮团”进驻,用“同伴教育”帮助戒毒人员重建生活信心;本土企业主动担当,高管参与调解劳资纠纷、邻里矛盾,成功化解多宗企业内部矛盾;“五老”调解队活跃在田间地头,用“乡音乡情”化解宅基地划界、灌溉用水等纠纷。

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的背后,是织篢镇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统筹政法力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是“枫桥经验”的创造性实践。

撰文:赵强

图片:资料图片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德惠法院解锁综治服务新模式

    中新网吉林新闻4月3日电 (谭伟旗 姜洁 王欣婷)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近日,德惠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深度融入综治体系建设。通过将诉讼服务中心、执行事务中心入驻综治中心,搭建起多元解纷与执行联动的全新平台,在纠纷化解和案件执行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调解赋能: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张某为亲属卢

    河南农商银行濮阳中心支行举办形体礼仪培训班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段宝生 通讯员 姜楠 马跃峰 文/图在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员工形象与服务品质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升形象气质,帮助员工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近日,河南农商银行濮阳中心支行工会精心组织了“优雅形体·魅力农商”员工形体课堂。课堂上,专业形体老师从基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公开征求意见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公开征求意见】财联社4月3日电,《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28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建设辐射全球、世

    军事论坛丨合成训练“合”什么

    合成训练“合”什么■李晓峰王云宪引言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基础训练、合成训练、联合训练”成为军事训练组织新形态。合成训练在新型军事训练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训练质效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盘,决定着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生成。合成训练“

    暖心上门送证书 便民服务零距离——咸阳市长武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在行动

    本报讯(通讯员 王元)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咸阳市长武县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日开展了“暖心上门送证”服务活动,将不动产权证书亲自送到年长及行动不便的群众手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领到“红本本”,赢得了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