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形机器人行业观察:Figure年产能剑指10万台;美的、长安加速布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07:05:00    

人形机器人行业近期迎来密集动态:美国企业Figure宣布启动BotQ工厂建设,计划四年内将年产能提升至10万台;与此同时,国内企业美的集团首度曝光人形机器人样机,长安汽车则启动供应商公开寻源推进研发项目。行业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并行,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进入加速期。

FigureBotQ工厂:垂直整合与智能化生产并举

BotQ工厂作为全球首座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量产基地,其第一代生产线年产能为1.2万台,目标在未来四年内实现年产能10万台。为实现这一目标,Figure采用了垂直整合制造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组装全流程自主把控,确保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公司强调,该模式能够快速响应设计变更,缩短产品迭代周期。

在生产技术层面,BotQ工厂引入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软件平台,推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此外,自主研发的AI软件Helix直接控制生产线机器人,减少对传统输送系统的依赖,进一步优化自动化水平。这种技术路径不仅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也为未来“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闭环模式奠定基础。

产品迭代方面,Figure正从原型机Figure02向量产机型Figure03过渡。Figure03通过简化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并采用注塑成型、压铸等高效工艺替代传统数控加工(CNC),将零部件制造时间从数周缩短至数秒。这一变革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大规模商业化铺平道路。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美的、长安瞄准技术与场景突破

美的集团近日首次公开人形机器人样机,展示了其握手、比心、执行语音指令等功能。该机器人由新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聚焦核心零部件与整机开发。美的集团副总裁卫昶表示,公司策略为“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进家电机器人化短期落地,另一方面布局人形机器人中长期技术。美的此前通过收购库卡积累工业机器人经验,计划将人形机器人技术延伸至工业制造场景。

长安汽车则通过公开寻源加速人形机器人研发进程。根据规划,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重点突破驱动、动态控制等核心技术,推动机器人向低成本、高可靠性方向演进。长安的布局与其“海陆空立体交通”战略协同,目标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行业趋势:规模化与技术创新成竞争核心

Figure的垂直整合模式与BotQ工厂的产能规划,为行业提供了规模化生产的标杆案例。与此同时,美的、长安等企业通过场景探索与技术攻关,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尽管成本控制仍是普及关键,但制造工艺革新与智能化生产体系的成熟,正逐步消解这一瓶颈。随着2025年商业化量产节点的临近,人形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格局重塑。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文章

    深圳精智达取得一种含电路区的显示屏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专利

    金融界2025年4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含电路区的显示屏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119251219 B,申请日期为 2024年12月。天眼查资料显示,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位于深圳市,

    百姓看联播丨铁路接触网首位“外科医生”上岗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传来好消息:全国首个能自己看病、自己动手术的接触网“医生”正式上线试运行。看,就是我身后这个大家伙。啥是接触网?往上看,就是这些给火车供电的高压线。所以,这位医生的全名叫“接触网智能检修机器人”。它可不是普通的机器人,而是能吊在27.5千伏高压线上,给铁路“动脉”做手术的智能

    鼎汉技术: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人民财讯4月3日电,鼎汉技术(300011)4月3日早间公告,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该事项尚需通过深交所审核,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当清明遇上“AI复活” 数字重生的伦理与法律边界在哪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种名为“AI复活”的服务在清明前夕悄然兴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项服务声称,只需提供逝者的照片或录音,就可以通过AI技术让亲人在屏幕上“活”过来,甚至开口说话。然而,这背后所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AI”复活能实现怎样的效果?数字重生的法律边界又在哪儿?亲

    三板挂牌排名第一 国联民生投行投研“1+1>2”效能凸显

    来源:经济观察网3月31日,2025年一季度新三板挂牌数据出炉。一季度增挂牌企业8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尤其是3月份单月新增挂牌企业33家,创近四个月以来的新高。虽然IPO市场依然低迷,申报企业寥寥无几,但新三板挂牌热度却丝毫不减。据公开信息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有29家券商参与并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