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为民营经济召开大会,将出台26条措施,帮民营企业解决“真问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11:00    

上海的民营企业,不断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以放眼全球、开放合作的姿态,以创新驱动、十年磨剑的执着,以精工细作、追求卓越的品格,闯出了不一般的发展道路。

上海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近三成的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超三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总额,贡献近四成的税收,并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营经济,为这座国内首个经济规模超5万亿的城市,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今天,这片热土又迎来一场重磅会议——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而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将发布。

春日上海

创新突破,上海民企逐步展现“硬实力”

上海,一直被认为“国企强,外企多”,其实并非全貌,近年来,在这片热土上,民营经济也正在重构产业版图。

这两年,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全球角逐的焦点,上海民营企业群星璀璨。商汤科技从人工智能1.0走向通用人工智能2.0,MiniMax的文生视频量问鼎全球,智元机器人在临港完成精密装配,西井科技的无人重卡驶入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合合信息的智能识别产品成为一些海外市场的“国民应用”……

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领域,一连串民营企业正形成聚集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大批创新企业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工业服务业方面,黑湖科技、海智在线等让传统产业从制造变“智造”……

在文化创意领域,米哈游《原神》全球月活用户数千万,哔哩哔哩虚拟主播登陆北美漫展,小红书海外版种草社区风靡东南亚,阅文集团用东方故事敲开世界大门……这些文化IP的缔造者,都是从上海走出的民企。

民营企业拥有强烈的市场嗅觉和战略敏捷。上海民企将自身发展与上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有机结合,在三大先导产业中崭露头角,在新兴经济领域冲在最前,打造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业态模式新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新华社照片,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发布了10条重点产业链、14个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

与此同时,心动于上海开放前沿、产业深厚、金融发达、交通便利、人才聚集等优势,自去年以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霸王茶姬、诺力集团等企业相继选择在上海成立新总部,上海累计认定民营企业总部598家。

上海市工商联提供的一组数据,从不同侧面展示上海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

2024年,上海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同期上海民营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56万亿元,同比增长9.2%。

2024年发布的上海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2.82万亿元,增长10.7%;净利润合计1750亿元,增长36.8%;

2024年,全市2.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2202家专精特新企业和8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过八成;

以“标杆、新质、硬核、国际、新锐”为特征,43家民营企业入围上海2024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百强榜单……

这一系列亮眼数据说明一个问题: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制度供给,助推企业驶入“新蓝海”

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创新是上海发展的第一动力,包容是上海城市的独特魅力。上海深知,企业的生命力,离不开政策阳光,更依赖制度土壤。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都是生态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一方面,上海努力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制度供给。

作为开放高地,上海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全力推进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准入机会。

“旋转门”“玻璃门”曾是一些民企成长的烦恼。在去年11月举行的城市投资推介大会上,上海首批发布27个重点项目,欢迎民间资本参与。市有关部门表示,上海还将积极推动重大创新平台、重要应用场景、科技基础设施、国企供应链等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倡导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惠企措施,都平等面向各类所有制企业,努力让国企、民企、外企共享发展的“阳光跑道”。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海减税降费及退税1830.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相关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943亿元。

在执法尺度上,上海也有更深的考量。继2022年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措施后,上海又开展了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工作,持续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创造更加宽容友好的发展环境,让“有温度的执法”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

上海,黄浦江两岸

另一方面,上海努力提供更加精准的为企服务。

这两年,上海的民营企业发现,一些惠企政策以更方便的方式送达。比如,市交通委去年推出普货车辆“免申即享”服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核验车辆信息,符合条件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通过年审。在今年发布的营商环境8.0版方案中,上海明确要让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用智慧政务支持企业“零跑腿”。

针对企业办事难等痛点,近10年来,上海率先推出“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进政府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倾听到企业对“检查多”的困扰,上海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检查事项整合,去年推出“涉企行政检查码”,今年全面推广,实现一张“检查码”,综合查一次,为企业实打实减负。

可感可知,帮助民企更好解决“真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针对现阶段上海民企发展反映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即将发布的若干措施将包括六个方面26条措施,涉及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政策、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等。

上海希望借此释放出清晰信号,在以往政策基础上,下一步要帮助民营企业更好解决“真问题”,力求让更多民企可感可知,更好释放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

比如,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抵押物不足,在寻求贷款时,常常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从而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若干措施将提出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并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公平参与“两重”“两新”工作。再如,被拖欠账款,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应收账款迟迟难以入账,可能对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此次若干措施提出,持续开展清理拖欠账款专项行动,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措施。

在民营企业最关心的公平竞争方面,若干措施也有相应关注,如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

渴求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一直是民营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中,不仅继续强调公平竞争和平等对待原则,还提出了更加聚焦、更加细化的解决方案,意在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获得市场准入、重大项目建设、政府采购以及土地保障、数据共享、应用场景开放等支持。

可以看出,此次政策的制定,有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力求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让企业可感、可及、可享。

这些年,上海各级政府形成了共识,即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从刚性执法向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转变。

在上海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民营企业的创新基因与城市的开放精神相互映照。从弄堂小厂到全球总部,从街边小店到隐形冠军,上海民营企业的发展史,正是这座城市改革开放进程的微观缩影。

此次大会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如同新航标,必将指引广大民营企业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开阔的水域。

原标题:《上海为民营经济召开大会,将出台26条措施,帮民营企业解决“真问题”》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孟群舒 吴丹璐

相关文章

    青海开展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检查

    本报讯 (记者 郭靓) 4月3日,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消息,为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省药品监管局通过以教提能、精准把脉、强化效能等方式,对省内25家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100%全覆盖检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据了解,此次专项检查邀请省外国家级检查员,充分发

    海南高校两案例分别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出海”和非遗成果转化案例

    南海网4月3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 通讯员 郭志东)3月28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职教出海”、非遗成果转化案例名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申报的两项案例成功入选。据了解,此次案例入选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积极响应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推进职教出海、促进非遗成果转化号召的

    湖北5名化工“大咖”送技入企解难题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通讯员 潘荷花 黎甜畅谈行业发展趋势,直面技术难题,现场“把脉开方”。4月1日,湖北省总工会在湖北省宜昌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开展“千名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龙秉文、刘华伟、李防、程伟和杨文华等来自化工行业的5位劳模工匠兼“技术大咖”组成的助企服务队,结合自身工作分享技术攻关、

    晨星:预计2025年美国屋顶太阳能市场将出现反弹

    晨星认为,尽管天然气仍是美国主要发电燃料,但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发电容量的95%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电池储能)。预计可再生能源将继续在近期新增容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并辅以部分天然气发电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2024年太阳能装机容量新增30GW,预计2025年将超过这一数字,达到33GW

    西城区向企业发布15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合作需求

    4月1日,由西城区政府、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主办的“央地合作·梦想伙伴计划”活动举办。活动中,西城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布15项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据了解,“央地合作·梦想伙伴计划”是西城园管委会(区科委)于2024年打造的重点为企服务品牌,该品牌旨在充分发挥西城区央企资源集聚优势,为辖区企业搭建融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