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徐平教授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开展4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1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TEER)。这两项微创治疗技术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标志着该院心血管诊疗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不开胸,为88岁老人修复脆弱心脏
88岁的李女士(化名)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反复胸闷、呼吸困难,由于年龄高和身体状况差,传统开胸手术对她来说风险极高。经过多学科讨论,制定周密手术方案,徐平教授团队决定为她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用时不到1小时,顺利完成瓣膜植入。术后第二天,李女士胸闷憋气症状消失,活动耐力明显提高,复查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仅4mmHg。
徐平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不开胸的心脏“修复术”,它打破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局限,仅通过股动脉穿刺,就能将可折叠人工瓣膜精准输送至病变主动脉瓣位置,替换受损瓣膜,恢复血流功能。手术无需开胸,也不用让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创伤小,显著降低传统手术风险,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多系统疾病、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高危患者。患者术后恢复快,次日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至3-5天,为传统手术的1/3,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夹子”巧治“心门”关闭不全,逆转心衰危机
65岁的张女士(化名)因二尖瓣重度反流导致急性左心衰竭,短短1年射血分数就下降至38%。考虑到患者有化疗病史且生活质量要求高,经多学科评估后,徐平教授团队为她实施了二尖瓣钳夹术。术后超声显示反流完全消失,第二天张阿姨就能下地活动,胸闷憋气等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徐平介绍,经皮二尖瓣钳夹术(TEER)是用“夹子”巧治“心门”关闭不全。TEER通过股静脉入路,在三维食道超声引导下,将特制钳夹器送至二尖瓣反流部位,夹合瓣叶消除反流。全程无需开胸,创伤仅针孔大小,为二尖瓣重度反流且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提供新希望。术后患者反流即刻缓解,次日即可恢复日常活动,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反流消除效果显著。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脏瓣膜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心血管诊疗,通过多阶梯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医疗队伍。由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心脏超声检查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联合诊疗团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紧密协作,能根据患者解剖特点、病情严重度及全身状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微创手术或复合手术方案,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医院配备三维超声、高清DSA导管室及新一代可操控导引系统等高精设备,实现术中毫米级精准定位,极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适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反流、高龄且开胸手术高风险、心功能Ⅱ级以上、预期寿命大于1年的患者。二尖瓣钳夹术适用于二尖瓣重度反流伴心衰、外科手术禁忌或手术风险较高的高龄患者。”徐平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