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没有一个网文作者能证明自己没用AI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00:00    

(视觉中国/图)

“感觉像是AI写的”

“你这感觉像AI写的。”2025年春节之后,一句没头没尾的话突然出现在网文作者杨曦的评论区中。这是杨曦跟网站签约的第一部小说,在2024年10月就已经完结,阅读量不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一条评论,甩了这么一句话。”

在这部小说完结之前,评论区里也有过差评,“骂我写的主角有点脑残,说内容有什么问题,这些是正常的。”杨曦一般不会太过在意,但这次情况不同,“说像AI写的实在是太严重了,像是职业污点。一旦发现用了AI,编辑会把你永久拉黑,这是很严重的事情。”

一直以来,除了影响写作心态的恶意辱骂和引战发言,杨曦很少删除读者评论,“但这个我会删掉,实在是忍不了。”这么做还有另一层考量,“我觉得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分辨能力,有可能一个人说像AI,后面的人这么一看,再那么一看,就跟着评论一句‘我也觉得很像AI写的’。我是真的很担心这个。”

遇到这种评价并不是头一回。2024年11月,杨曦将一部新小说的前三章发给了一位相熟的编辑。在多次修改仍未能令编辑满意之后,编辑对她说:“你是不是某网站的文看得太多了,很有AI的感觉。”

杨曦的第一反应是郁闷,“满脑子都是郁闷,不懂为什么要这么说。”她盯着屏幕反复咀嚼这句话,最后确认对方大概没有“空口鉴AI”的意思,而是“类似于调侃”,便也不再深究。

但心里难免会膈应。“之后我每次下笔的时候,都会想到这句话。”杨曦投稿也多了一道工序,“我会先把稿子发给我朋友,让他们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地方读起来很像人机,然后才发给编辑。”

从2024年10月份开始,网文编辑莉莉发现后台疑似AI生成的投稿越来越多,在DeepSeek出现之后更是到了一个巅峰。“我们收稿分后台和邮箱两个渠道。就后台来说,20个稿子里可能有19个都是AI生成,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更多。”

莉莉表示,要分辨这些后台投稿并不困难,因为这些稿子通常百分百由AI生成,不作任何人工修改。“这些人可能平时都不看网文,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种卖(AI写作)课的,学了一下就开始在后台投稿。”后台可以直接拒稿,而一些加了QQ的作者,有些被戳穿之后会直接承认,“我文笔不好,只是用了一点点”,有些则会作“最后的挣扎”。

见得多了以后,莉莉已经总结出了一套他们的表演流程:首先是否认和狡辩,“我没用”;随着编辑质问的深入,逐渐恼羞成怒、胡搅蛮缠,甚至倒打一耙,“你怎么可以污蔑人”;摆出证据之后无话可说,把编辑删掉。

这样的拙劣戏码并不有趣,审稿过程也不轻松。“我现在判断一个稿件比以前更加纠结,既要审稿件质量,还要审他是不是真人作者。”莉莉表示,虽然这种“一看就不行”的AI稿件基本上两三分钟就能审完一篇,但看着这些稿子源源不断地轰炸后台,还是觉得挺烦的,但是也没有办法。

晋江文学城站长冰心回忆,在2023年年底,她曾呼吁作者警惕AI的冲击。那时她观察到,适应下沉市场进行商业化写作的作者越来越多。“我给作者们发了一个呼吁的帖子,希望大家抬头往远看看,别满足于这种对已有题材拼接组合的技术,因为这些事AI也会做。”她还预言道,“虽然现在看上去还不够聪明,但AI的发展太快了,要警惕在不远的将来,AI抢饭碗。”

技术的发展比她想象中来得更快。2025年春节期间,有晋江用户举报某作品的个别章节残留AI使用指令,论坛也出现了有关讨论。“站内出现举报,必须给出处理意见,而且给出的意见必须有法可依。”这成为规定出台的契机。作为新兴事物,AI辅助写作“学术探讨不充分,法律规定不完善”,整个春节,冰心都在与AI对话和查资料。

经过内部讨论,2025年2月17日,冰心在晋江文学城作者论坛“碧水江汀”上发布《关于AI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运行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成为首个对AI辅助写作的应用范围进行明文规定的网站管理条例。在《公告》的最后,冰心写道:“因为有太多的技术限制,初次对AI辅助写作做了规范,咱们先用用看,过一个阶段有可以修正的再修正。”

杨曦与编辑的对话(受访者提供/图)

矛盾的规则

AI写作要不要管?为什么要管?这是冰心在构思《公告》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她看来,AI是极其强大的生产工具,用得好可以极大提高效率,作为一个销售网络小说的商业体,考虑用AI降本增效,无可厚非。“但我们晋江要管,因为我们是一个原创网站,守护原创底线是我们的立站之本。”冰心说。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原创的底线在哪里。

在《公告》第一部分“原创性的界定”中,按照写作辅助的角度不同,AI辅助写作被分为“文字型辅助”和“创意型辅助”两类,每一类又按不同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级别。

文字型辅助分为校对级别、描写级别、叙事级别;创意型辅助分为要素级别、粗纲级别、细纲级别。“我们暂定文字型辅助-校对级别、创意型辅助-要素级别、创意型辅助-粗纲级别,可以使用AI,超过这三种范围的情况,已经开始影响原创性了,因此不可以使用AI。”

在“碧水江汀”论坛上,有作者对允许AI辅助创作粗纲这一点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朝AI创作妥协”。冰心则认为,“粗纲”作为一种创意,也是“思想”,本身不受法律保护,是可供他人学习、借鉴、发扬的,并没有触及原创的底线。

过年期间,因为走亲访友没有时间和精力码字,网文作者肖恩用DeepSeek写过几次小说。为了确保内容不偏离小说的主线,她会将小说前一章的内容以及每一章的细纲都发过去,交代清楚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等设定,并明确要求不能修改剧情和增加设定。

即便这样,AI生成的内容还是需要肖恩全文修改一遍,一章两千多字,改下来比她自己写还要久,唯一比较满意的一次也修改了一千多字。虽然没有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但肖恩表示自己能在AI续写的小说内容里找到一点灵感。

至于这种续写模式是否会影响小说的原创性,肖恩表示:“我续写的前提是给了章纲,剧情和人物设定是我自己的。小说组成的要素就那些,要是都用AI的话那就没有一点原创可言了。”说着,她停顿了一下,“这么一说,界限确实挺模糊的。”

另一位作者林海用AI辅助写作的方向与肖恩不同。他认为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不错,但文笔太差,而AI给了他“一个写故事的机会”。他会将“大概20到30分”的初稿扔给AI润色,“改成60到70分”,在这个基础上,他再添加内容、修改用词,达到“大概80分”,然后再发回给AI,如此反复打磨。林海认为,“这相当于雇用了一位大牛来指导我写作,但故事的原创性属于我,自然是我的版权,去查重也不怕。”

比原创性的界定更加困难的是“是否使用了AI”。冰心解释道:“原创性是通过实打实的对比得出的结论,而有时候人们判断AI仅仅因为‘看着像’。”她和同事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怎么识别的问题,这是制定《公告》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不能识别,定再多管理方式,都是缘木求鱼。”冰心说。

“是否使用了AI的界定”主要在《公告》的第二部分,并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首先,如果文中出现未删除干净的AI使用印迹,将按照文字型辅助来界定,作者可凭原稿、与AI的对话过程、对话后的输出稿来自证自己究竟属于哪个级别。

其次,“如果文内没有AI印迹,但用户又高度怀疑是AI写作,用户可以用AI鉴定软件检测章节内容,如果AI鉴定软件输出了超过60%的可疑度,可以带着截图和问题章节举报。”

某网络小说使用AI未删除痕迹 (受访者提供/图)

小风熊是一位从业多年的网文作者,在圈内“鉴AI”风气蔓延后,她将自己在2017年写的作品发到某AI检测大模型,得出了“疑似AI生成内容占比90%”的结果。她又检测了在生成式AI应用发展普及之前公开发表的多部作品,涵盖言情、推理、古代、现代等不同题材,但检测结果惊人地统一,要么是“0”,要么是“90%”,没出现过其他数据。“据说很多作者的老作品也很多卡在90%,或许是我们正好切中了某一个警戒点。”小风熊说。

“荒谬”、“现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带着这样的想法,小风熊决定让AI来推测AI鉴定的理由。她拿着被大模型误判的小说分别询问Deepseek、豆包等AI应用,它们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但都认为是人类原创的。

Deepseek推测误判理由有四条:一、这种文字类型可能库中出现的比较少,因此无法准确识别;二、使用了语料库中的AI生成高频词;三、逻辑整齐,符合AI习惯;四、用了排比句和逻辑因果的用词,比如“因为”“所以”等。

最后它还贴心地建议:“为了避免误判,建议您适当加入一些无意义的语句和适当的错误。”

这让小风熊无法理解,“如果一个人的文风逻辑严谨,思考方式与AI相似,手法用词白描,而且不喜欢自己的小说里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就成了原罪吗?”

在反复测试各大AI鉴定软件后,冰心也认识到检测软件的“不靠谱”。因此,为了尽最大努力保护作者,对于AI软件的鉴定结果,冰心和团队商量之后决定“反着用”——“不是有一个软件说是,我们就认同,而是有一个软件说不是,我们就暂时认为不是。”

莉莉在审稿时一般不用AI检测软件,一方面因为“不准”,另一方面因为“太慢”。“现在用过AI的投稿还是很明显,尤其后台的投稿,基本上用30秒到一分钟我就能判断出来,用软件检测反而慢了。”

遇到“疑似AI”的投稿,莉莉能通过其他方法试探出来。“因为有很多东西如果不是你自己写的,你就是不知道。”她会问各种问题:平时看什么书,喜欢写什么类型,为什么要写这个情节,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男女主人设为什么要这么设定……答案往往就在这些问答之中浮现出来。

“如果是自己写出来的,首先他对剧情是很了解的,而且有他的想法,你会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写。真人作者对自己的创作还会有一种热情和欲望,你要是跟他说不能这么写,他还会跟你争辩。但如果是AI生成的话,他就不太会跟你争,这些东西不是他自己写的,无所谓。”莉莉说。

虽然还有更多的识别方法,但莉莉不想透露太多,“说了之后,他们可能就会更加注意这些问题,我们审稿会变得更复杂。”她发现,虽然AI现在还写不了长篇小说,但生成的简介已经非常像作者写出来的。“如果要判断的话,只能我们自己平时多看AI稿子。其实我也没有想过以后有什么百分百的方法可以去判定。”

在《公告》的最后,冰心也坦言,就如何识别AI这一点,“我们也没探讨出满意的方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等待技术的发展。”

某作者被某帖主指责使用AI写作的对话记录(受访者提供/图)

自证困境

鉴于识别的困难,冰心在《公告》中建议作者保留原稿以及与AI的对话记录等证据。“说实话,作者很难自证。”冰心说,“而且不公平的点在于,越是用过AI的,越是有条件找到证据,反而是从来没碰过AI的,一点自证的空间都没有。”

据小风熊观察,“鉴AI”的情况更多出现在还没建立信任的新人作者和接收直投的编辑之中,因为自己合作的编辑都是长期伙伴,她暂时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质疑。但她也直言:“担忧还是有的,所以我个人也会准备好证据。”

现阶段,她的应对方法是录屏码字和保存证据,“当大家都疑神疑鬼时,只有确定的东西可以解决问题。”但这给她的写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原本她写一半就会停下来休息,但现在由于担心录屏存储量过大,不得不一口气写完,还要额外买硬盘存放这些文件。

有时候作者越想证明自己没用AI,就越容易陷入一种自证陷阱。

被“鉴AI”之后,网文作者何璐不断找证据自证,对方不断质疑,一来一回,争论不休。对方问文中设定从何而来,她回答了出处;对方质疑文中省略号只有三个点,她表示安卓手机可以打出来;对方指出中英文双引号存在混用,她录视频证明这是手写大纲拍照转文字后造成的。

何璐还在自证视频里展示了她和朋友讨论剧情的聊天截图、朋友圈里的发文记录。“我没事就喜欢‘扩列’,列表好友也不是傻子,如果我用AI写,还会在朋友圈发这么多吗?”

对方随后又发现何璐发文的时间与DeepSeek火起来的时间重合,要求她拿出1月25日前的写作记录。何璐表示自己的确是近期才开始创作,提出可以录视频记录写文过程。

视频发出去后,对方又指出不少问题:“视频太糊可能有意修改过,不能作为证据”、“码字过程太流畅,没有思考的停顿和删改”、“视频视角太窄只能看见手,旁边摆张纸都能照着抄。”

目前为止,谁也没办法说服彼此,但何璐已经筋疲力尽,不想再回应。

作者小风熊的码字录屏文件,但她认为录屏不是作者的义务,更不该是别人用来规训作者的枷锁 (受访者提供/图)

从2024年年底开始,杨曦针对自己写文“缺乏画面感”的缺陷,学习了江南等知名网文作家的风格。“江南喜欢抓住一瞬间着重描写,像电影画面一样”,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杨曦也喜欢这么写。比如,在“男人打了个响指,把主角从幻境里拉出来”这个片段里,她会先描写男人的一只皮鞋如何如何,再写主角耳朵里传来什么声音,最后写男人打完响指收回的手上有什么痕迹。

等到DeepSeek兴起,杨曦发现自己辛苦学习的成果又成了所谓的“AI风”。她开始担心,“会不会有人觉得我写得太啰唆了,和DeepSeek喜欢钻牛角尖的感觉很像?”

“对自己的写作非常自信的作者,他可能就不会在意,你们随便鉴好了。”但杨曦觉得自己达不到这种心境,“就现在我的水平,确实做不到这样。”对被“鉴AI”的恐惧,影响了她的写作。她会不断地研究所谓的“AI风”到底是什么风格,然后避开这种写法。

十多年前,小风熊在出版一本书时,编辑让她把意象用词删掉,不要用这种散文诗歌的方式来描写,她改掉了。“如果我当初的文风沿用至今,岂不是高危?”她发现一件很可悲的事——被“鉴为AI味浓”的作者,不得不统一学习改掉自己的文风,以“降AI味”。

2024年7月12日,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5.5亿人(视觉中国/图)

“当AI的语料库越来越丰富,刚开始能避开一两个词,但到后面什么词都不能用,真成了倒反天罡。这个方法我个人觉得很不可取,逼得原创作者走这条路的现状也很可悲。百花齐放的作者,逐渐长成了一副模样,而AI却在百花齐放。那你说,真到那时,AI会不会取代人类作者?”小风熊反问道。

莉莉认为,AI很难完全取代人类作者,“网文要给人们提供一种情绪价值,这对于AI来说很难,它要怎么跟人类共情呢?”在莉莉看来,如果满分是150分,AI现在只有三四十分,但是真人作者多听、多看、多思考,很多人都可以达到90分。“为什么要相信AI呢?”莉莉感慨道,“有些作者很早就放弃了,他们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选择去借助AI,我觉得很可惜。”

小风熊认为,当AI放开自由意志的时候,取代作者并非没有可能,届时,世界上的作者会分成两种——不如AI的,和凌驾于AI之上的。“所谓AI辅助,不该是省事的,而是用于迭代自己的工具。当作者停止迭代,他就失去了凌驾于AI之上的渠道。短期看似省事,长期之路必死。”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姚雨丹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

责编 李屾淼

相关文章

    中国“多岸”打法拓展经贸伙伴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签署“对等关税”行政命令,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特朗普认为表现不佳的一些国家征收更高关税,其中,柬埔寨和越南的关税分别达到49%和46%,泰国、印尼、中国、瑞士和南非都在30%或以上,日本和欧盟分别为24%和20%。对于中国,美国此次征收34%的对等关税,再加上

    胡塞武装三天内击落两架美无人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3日上午,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表示,胡塞武装击落了一架美MQ-9型无人机。这是72小时内胡塞武装击落的第二架同型号无人机,也是胡塞武装击落的第十七架该型号无人机。(总台记者 张雨辰)

    国债期货拉升 30年期主力合约涨超1.5%

    国债期货30年期主力合约盘中涨1.5%,现报118.84点。10年期涨0.57%,现报108.64点。5年期涨0.4%,现报106.16点。2年期涨0.17%,现报102.558点。【来源:同花顺;编辑:肖然】

    慈善东营 爱在身边|皱褶里的赤诚,守护石油记忆的“长明灯”

    2023年9月7日下午,家住胜利街道锦华二区44号楼、今年已79岁高龄的刘吉仙老人来到锦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便民服务大厅,执意将一笔现金交给社区工作人员,说是“捐助社区出书的”。锦华社区“石油记忆”守护计划——《1964,他们正年轻》捐助项目通过胜利街道慈善总会上线腾讯公益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慷慨

    新濠博亚娱乐上涨2.09%,报5.37美元/股,总市值22.85亿美元

    4月3日,新濠博亚娱乐(MLCO)盘中上涨2.09%,截至00:39,报5.37美元/股,成交821.6万美元,总市值22.85亿美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濠博亚娱乐收入总额46.3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6%;归母净利润4354.3万美元,同比增长113.32%。大事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