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兴业研究
商业银行,气候投资
商业银行在气候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气候投融资规模近年来显著上升,但资金缺口依然庞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多项文件,致力于通过完善监管框架以应对全球银行业面临的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我国同样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的发展。在气候投融资领域,商业银行不仅需要提供气候投融资支持,同时也面临着气候风险管理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商业银行气候投资部分,比如投资气候债券、气候基金等,成熟的气候类信贷工具等气候融资领域不作为重点。
气候投资类资产的标准化,对于推动气候投资至关重要。尽管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气候类资产定义,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等机构已提出较为完善的气候债券标准,主要涵盖能源、交通、水资源等多个主题。国内也逐步建立了绿色债券标准,同时支持气候类项目的融资,并推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中和债券。总体而言,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投资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气候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市场上主要的气候投资工具有:(1)MSCI气候在险值模型(Climate VaR),是对传统VaR模型的改进,用于评估气候变化对投资组合的潜在影响;(2)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评估在不同气候情景下资产的表现。
气候投资的典型产品为气候指数、气候基金、气候债券与气候理财。气候指数与基金方面,被动型基金跟随气候指数展开投资,主流气候指数大多根据PAB或CTB对投资标的进行筛选和加权,在构建气候投资产品中发挥核心作用。气候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类资产,且以被动管理型基金为主,投资主题集中在清洁能源与科技和气候解决方案领域。气候债券方面,全球气候债券从资金用途来看,主要用于建筑、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从发行国别来看,当前美国和中国在气候债券发行领域占绝对主导,占前十名国家发行总额比例超过40%。从中国境内发行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底,内地市场碳中和债券累计发行占同期绿色债券总规模的27.33%,市场活跃度呈现回升态势。气候理财方面,气候理财产品以碳中和产品为主,截至2024年6月末的表现显著优于同类,但是期限错配问题仍值得关注。
报告初步总结了商业银行气候投资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核心组成部分:气候风险管理与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开发、气候资产标准化、气候指数构建、气候投资产品开发。根据监管及倡议组织文件指引,结合气候风险管理工具、气候资产标准化和气候指数构建三大工具指导气候投资产品的构建。
气候投资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机遇。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气候投资概念的普及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气候投资预计将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
★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