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商品声誉罪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8:37:00    

商品声誉罪是指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具体构成要件包括:

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商誉、扰乱竞争秩序的结果,但仍追求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商业信誉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信用程度和名誉,包括社会公众对该经营者的资信状况、商业道德、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评价。商品声誉则是指企业投放市场的商品在质量、品牌、风格等方面的可信赖程度和知名度。

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这包括三个要素: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备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建议:

企业和个人应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避免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以免触犯法律。

相关文章

    合众人寿山西分公司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近日,合众人寿山西分公司举办2025年声誉风险管理培训会议,全省300余名业务及内勤伙伴通过现场形式参训。本次培训聚焦2024年山西省银行业保险业典型案例剖析,深入传达监管最新工作要求,为全年声誉风险防控工作夯实基础。培训中,分公司负责人系统梳理2024年山西省银行业保险业负面舆情类型,结合辖内金融

    透过3个经济指数看信心

    图①:4月11日,江西省赣州市一家家具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朱海鹏摄(人民视觉)图②:4月10日,小朋友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一家超市选购商品。程泓淳摄(新华社发)图③:4月1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的物流园里,吊车将货物装上铁路集装箱班列。孙文潭摄(影像中国)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近日,中国制造业采

    勠力同心!中国企业集体出手,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是外贸企业坚强的后盾。为应对美滥施关税影响,商务部加大力度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外贸产品拓内销。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提到,要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促进内外

    读懂了陈逸飞,你也就读懂了上海

    20年前的一个春天,陈逸飞先生一头倒在电影拍摄的现场,之后匆匆离去,人们在震惊之余发出各种喟叹。他本就是一个话题人物,所以这种颇具戏剧性的人生结尾,为他的艺术人生又增加了些许传奇的色彩。时光荏苒,倏忽间20年。20年不算短暂,但其间罕见上海文化名人全面接替他的影响力和活跃度,在城市的公共领域像他那样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国推广,免税概念股掀涨停潮!

    4月9日,免税概念股持续走高,王府井(600859.SH)涨停、格力地产(600185.SH)、欧亚集团(600697.SH)、众信旅游(002707.SZ)、中国中免(601888.SH)等多股涨停,武商集团(000501.SZ)、百联股份(600827.SH)等跟涨。消息面上,国家税务总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