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海报 设计/赵燕杰
纵览新闻评论员 刘玉婧 首席评论员 任凯
又是一年清明时。北方的春天,新柳鹅黄、春和景明,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纵览新闻推出清明节特别策划《守墓人》。这些可敬的人代代相传,有的为了一句承诺,有的是受父辈激励,有的感谢救命恩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的不仅仅是烈士忠骨,更是烈士的不朽精神。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特殊存在,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于节气而言,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万物生长。于节日而言,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日子里,通过祭祀仪式,人们对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通过缅怀先烈,对保家卫国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清明祭祀,不仅是对亲人的追思,更是对英烈的缅怀。在烈士陵园里,松柏常青,庄严肃穆。烈士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华。他们或许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甚至连姓名都没能留下,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赤子之心,什么是无私奉献。
英雄不怕牺牲,只怕被遗忘。“守护的目的就是传承,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烈士遗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王志杰的父亲王梦北,因向马本斋司令许下诺言,父子两代人83年守护88位烈士。85年前,日本侵略者对深州一代“大扫荡”,144名指战员为掩护百姓撤离,壮烈牺牲。深州老人张良台为感谢战士们的救命之恩,两代人自愿守墓,义务讲解。他们认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座记忆的载体,承载着或壮烈、或隽永的感人事迹。守墓人守护的,不仅仅是一方墓地,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崇尚英雄,热爱英雄才会产生更多英雄。烈士们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牺牲,守墓人们身体力行用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守护英烈尊严、铭记英烈事迹、赓续英烈精神。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先辈们的精神遗产,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勇气、坚韧与智慧,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奋勇拼搏。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凝聚民族力量,共同的历史记忆让我们紧密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视和平,战争的伤痛和动荡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以坚定的决心维护和平,对生命抱有必要的珍视和敬畏。
清明追思,慎终追远,家国永念。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以英雄为路标,沿着英烈指引的方向前行。我们缅怀先烈,是在锚定自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价值坐标,亦是在思考该如何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先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