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 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1:31:00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但现实中,一群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2009年全国首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些农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农学是最“接地气”的专业,但它并不只是“种地”这么简单。长期以来,科技小院也面临与产业、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受限等问题。农业全产业链急需一套系统性、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科技人才与社会资源之间也需要更加有效的衔接、协同机制。

近日,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中国之声一线调研本期关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洱海在身边,苍山在眼前,这是农学生杨静在云南大理湾桥镇古生村奋斗的第四年。作为云南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杨静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度过了三年学习时光。去年毕业时,她毅然放弃了云南一地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会,回到古生村创业。这样的选择,源于她在科技小院开展农业实践中的思考。

杨静说:“我当时做油菜研究,产出一款油菜苔产品,相当于是一种蔬菜,我们把它种得很好,也能预估到如果卖得好是能给农民带来很大收益的,但是因为当地缺少产业链,没有市场,我们没办法把它销出去,感觉很可惜。所以,毕业之后就会想着这件事,老师说‘你可以尝试创业,我们会在背后帮助你。我们也有很多渠道,你就做你自己想做的事’。”

杨静向全国各科技小院师生们分享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运营(记者韩雪莹 摄)

初到古生村科技小院时,杨静内向害羞,在入户做种植情况调研时甚至遭遇农民不理解、被赶出院门。后来慢慢和农户熟络后,她明白了只有看到技术转化出好的收益,农民才会放心地配合生产。毕业后参与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创建,整合升级农产品供应链,帮助当地老百姓搭建农产品直供销售端的电商渠道……这位大理本地姑娘的眼界,早已跨过苍山洱海,看向更远的地方。

杨静表示:“主要还是依托于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这个平台,老师们也会先帮我收集目前科技小院一些优秀的农产品,我通过线上表格收集信息,从这些商品里筛选。因为我是农学专业出身,我知道把作物种好,但是怎么把它卖好、以什么样的销售渠道卖,包括开店、后期运营,包括产品的宣传文案和图片需要怎么设置才能吸引消费者……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我不太熟悉,就需要销售端的老师们来帮助我。”

4月25日揭牌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记者韩雪莹 摄)

杨静的创业基地——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协同搭建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正被赋予成为农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皿”的使命,力求打造一个既懂前端科研,又懂后端销售,还懂田间推广的科技小院人才培养闭环。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拼多多项目负责人兰晓玉介绍:“现在地头有货,但是怎么能够把它打造成一个更好的品牌往外销?这个时候就需要技术指导,所以科技小院每年‘开学第一课’这一系列的课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做电商培训,算是互联网启蒙。一套培训下来,不是说他们就成了电商运营的高手,但是至少让孩子们有一些意识,别只闷头到地里干活,也看一看前面的‘路’。”

农户积极响应和应用“洱海流域养分智慧管控平台”(记者韩雪莹 摄)

越来越多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意识到,电商不仅是一种商业形式,更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农产品不仅要品质好,卖得好、赚得多,农民才更有积极性,当地的生态才能保得住。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及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坦言,有了这样的课堂,农学生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具备了更多元的视角,有助于把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对接到广阔的大市场。

金可默说:“怎么能让优秀学生有更长期的热情留在农业行业里?我们以前更多在谈怎样培养他们的‘三农’情怀,但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越来越看到同学们身上的潜力,我们很希望他们有更广阔的舞台,发挥他们的能力。如果有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了,能成立一个企业,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多资源的整合,让后面更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小院学生不要怕,可以回来先做,一旦成熟了,我们就把他们送出去,相当于是一个项目孵化器,这也是在考虑科技小院的整体循环发展。”

古生村科技小院学生演示养分智慧管控体系运行模式(记者韩雪莹 摄)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看来,优秀的强农兴农复合型人才,不只要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还需具备跨学科、跨专业、跨产业的思维,除了在种植端解决问题,在销售端也能找到农产品适销对路的方案,最终带动当地农业全产业链变革。

张福锁表示:“过去我们从来不跟农产品销售打交道,现在我们必须跟他们一块儿,把我们的好产品卖个好价钱。这个时候,我们面对一个比较不熟悉的领域,就去找人家合作、向人家学习,请人家来跟我们一块儿干。怎么去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怎么打造品牌、赋能产品,最后也能够让老百姓增加收益?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走到这一步。去年丰收节做的活动,一晚上那么多销售量,大家看到东西很好,都愿意马上下单,这是我们原来都想不到的。我们通过跟企业合作,慢慢地把整个产业链条拉起来。”

张福锁院士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揭牌仪式上致辞(记者韩雪莹 摄)

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同样认为,好的科研不仅要留在书架上,更要摆上货架,直面全国消费者。她观察发现,目前电商平台农产品商家的运营者中,90后“农二代”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具备和父辈截然不同的视野,对农业有全新的认知;而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在技术和理念上更为先进,也能与上述“新农人”碰撞出更多火花。

侯凯笛说:“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和通道,这些学生们自己就会长起来,无形之中就慢慢把中国未来农业市场的板块放大了,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都会进步,不仅对电商,包括对线下渠道,以及对整个农业产业和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拓展,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在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指导下,农户以绿色科技的方式开展生产(古生村科技小院 供图)

去年,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初见雏形时,高校与企业合作,一批新颖的农业科研课题就已开启,其中有专门做农户画像研究的,还有对电商平台与供应链效率进行研究的。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的模式下,对于农业领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金可默有了更深的思考。

金可默说:“我们这个模式很好地把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和国家战略整合到一起,把我们放到了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所有的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通过学生的课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以后,我们再运用回生产中去,实现的是从生产到生产的闭环,所以学生才得到了真正的培养和锻炼。”

云南大理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科技小院 供图)

2009年,张福锁院士率领科研团队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十多年来,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几乎成了科技小院的“标配”,规模虽小,但以目前全国1800余个院落为依托,农研的触角由实验室伸向“三农”前线。张福锁感慨,从最初和盐碱地打交道,到后来和农民打交道,再到如今和市场打交道,可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最终都是要更好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张福锁认为:“未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要发生改变,要根据社会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做农业端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大方向。我们现在要把大学生放到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去,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市场上锻炼的过程中再去积累知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 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话题屡次登上热搜,但现实中,一群科技小院的青年学生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2009年全国首个科技小院诞生以来,这些农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教育领航 放飞梦想——合水小学举办书画比赛活动

    华声在线4月28日讯(通讯员 杨梅)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合水小学以“教育领航,放飞梦想”为主题举办了书画比赛活动。本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与社会反响。本次活动全校共收到150幅

    茶节盛会,信阳营商与您邀约!

    毛尖之都,青春信阳。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即将举办!品山品水品毛尖,看红看绿看蓝天。信阳茶文化节,以茶会友、向世界展示茶乡之美。信阳也将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力迎接八方宾朋!绿叶映城,基础设施焕新迎宾为了迎接信阳茶文化节的到来,青春信阳宛如一位精心装扮的佳人,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从宽敞的道路到便

    机遇澳门|澳门经科局局长邱润华:许多巴西科创企业希望来华发展,将邀其参加大湾区科创比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田静 澳门报道4月27日,在“机遇湾区”的主题采访活动中,澳门特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局长邱润华回答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此前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合办的“澳门与内地科创巴西访问团”行程收获丰富。据悉,“澳门与内地科创巴西访问团”组织了澳门及内地高等院校、科

    陕西省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 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

    本报讯(记者 庞玲玲)4月27 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为进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严肃查处招生入学环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的教育焦虑,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陕西省部署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持“免试就近” 因身体原因延缓入学需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