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的时节,是企业“招兵买马”的“黄金期”,也是高校学子争相抓住的“求职季”。近段时间以来,清远市“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活动之武汉高校揽才行、广东省职教城首场春招等活动密集开展,为清远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清远招才引才留才的举措是扎实的、诚意是十足的,但隐忧也是客观存在的。当地媒体曾披露,2022年,坐拥12万名大学生的清远,省职教城2.6万多名毕业生中,留清就业的却只有1100多人,占比不到5%。清远为此全力以赴,多措并举留下毕业的年轻人,省职教城高校2024届已有2073名应届大学生留清,虽较2023年1289人同比增长60.8%,但在庞大的毕业生总数中仍显不足。
发挥好各院校就业驿站、创业街、双创学院联盟的作用;推动清远市产业园区和院校之间开展密切的“双走进”交流;对省职教城的大学生创业者出台“三免两减半”、购房补贴等相关政策……作为地处粤北的欠发达地区,清远已在努力、正在尽力,这也是毕业生留清率得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但目前的症结在何?答案在“他处”或可窥探一二。
不久前,天津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7147名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毕业生将天津作为就业首选地,占比41.7%。51.3%的毕业生将“环境宜居”视为留津就业的首要因素,“看好天津发展前景”(42.1%)是第二大动因,此外,33.0%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32.6%选择了“家乡在天津”。
这样的调查结果与公众的认知基本吻合。青春代表着无限的希望、可能性以及成长的机会,城市魅力、就业机会、发展前景无疑是学子们最关心的方面。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业,若体制内进不去、企业岗位选择少、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未能破解,产业链与人才链不匹配、对接不顺畅,始终会增加年轻学子留在清远的难度,再多的政策诚意也不免有迟疑。
毫无疑问,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以产业留人是致胜的关键。清远的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文旅产业“三大引擎”正在发力,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有望取得新突破。相信随着清远全市上下一如既往拼经济、拼项目、拼招商,产业枝繁叶茂、人才金凤还巢的一幕并不远。
南方+记者 陈国飞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国飞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