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频频实施经贸保护主义措施,挥舞关税和贸易管制大棒,构筑小院高墙,将经贸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加剧逆全球化危机,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进入4月,特朗普政府祭出“对等关税”杀器,美国对所有国家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欧盟、日本等16个经济体加征20%~49%的差异化关税。其中,中国商品将被加征34%的关税。
同时,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经济紧急状态”,引发了全球市场动荡和不安。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以关税为工具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关税迫使其他国家让步,从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然而,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各国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以实现互利共赢。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符合各国利益。美国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日益呈现出严重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本土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尤其是这次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的单边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损人害己的短视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必然导致“双输”局面,既直接损害全球经济和贸易伙伴的利益,也对美国自身经济、企业和消费者造成负面影响。
滥施关税损害全球利益
美国此次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绕开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单边加税,破坏了二战后国际社会为建立多边贸易体系付出的努力,对多边贸易规则形成冲击,挫伤了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信心,形成了负面榜样,可能引发羊群效应,促使更多国家采取经贸保护主义措施。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上升,世界经贸摩擦泛滥趋势或将加剧,这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共同发展。
美国此次“对等关税”的计算方法广受质疑。就连美国研究机构人员都用“没有任何依据”“完全无中生有”来加以形容。此次“对等关税”措施,使得美国平均关税从2.5%飙升至2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关税水平和中国7%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高于新兴经济体10%~15%的平均关税水平。如此高的关税水平势必导致有实力的贸易伙伴的反制,目前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中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等经济体均表示反对美国做法,或已经迅速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或准备采取反制性措施,涉及农产品、汽车、能源等关键领域。可见美方做法势必形成“以牙还牙”的贸易战恶性循环,扰乱全球经贸秩序。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导致的贸易战,势必外溢到投资、科技、金融合作等领域,使得全球经济进一步割裂,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不畅,成本提升,部分高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由于技术管制和关键产品的高额关税双重叠加面临中断风险,制约全球科技合作与全面进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供应链由于出口成本和转口成本上升将难以为继,广大发展中国家因缺乏议价能力将成为牺牲品,尤其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东南亚、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经济利益将受到损害。而关税政策引发全球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的悲观,将形成恐慌效应,直接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减少全球财富。
“对等关税”反噬美国
美国消费者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加征关税直接推高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生活日用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价格将明显上涨。据美国智库的研究,由于加征关税后的价格传导,最终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将承担90%以上的关税成本,家庭年均支出会增加上千美元。“对等关税”政策使得消费者福利受到严重侵蚀,广大民众成为关税恶性提升的买单者,势必引发广泛不满,带来社会动荡,损害美国营商环境。近日,遍及美国各地的民众大规模示威游行和部分抢购行为,既是美国民众对特朗普政策不满情绪的表达,也是对物价上涨影响自身利益的担心,政策不得人心可见一斑。
美国企业经营困难将进一步增大。美国许多行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关税提高后企业成本激增,利润空间压缩。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将由于原材料进口中断和产业链受损而生产停滞,被迫裁员或转移生产。由于民众消费支出增加,在工会力量强大的美国,广大工人势必要求提高工资,这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压力。而特朗普政府一直推进的制造业回流和大力吸引外国投资的措施和意图,也势必由于不断增加的企业经营成本和主要贸易伙伴的报复,叠加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与基础设施老化限制而难以实现。那些出口导向型的美国企业也将遭受报复性关税打击。
通货膨胀将引发政策困境。关税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叠加供应链紊乱,是近年美国通胀高企的重要推手,美联储被迫激进加息抑制通胀,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扩大了经济衰退风险,美国逐渐陷入“控通胀”与“保增长”的政策两难局面。此次的“对等关税”政策在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大增的同时,也弱化了全球投资者对世界及美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迫使美联储本该进入的降息周期难以推进,特朗普政府幻想通过“对等关税”刺激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恐难实现。
中国保持定力应对外部环境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互联格局,特朗普政府幻想通过“对等关税”政策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带来的只能是“双输”结果。解决自身问题必须通过多边协商与国内改革,而非以邻为壑的对抗博弈。历史经验表明,开放合作才是促进增长、维护稳定、提升福祉的最优路径。面对美国不断造成的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遏制中国崛起的各种经贸施压和管制行为,中国需要保持定力,坚持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维护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根本利益。
首先要坚定信心,清醒认识到我国具备应对美国滥施关税、遏制打压行为的实力和能力。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长期面临美国的打压遏制,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愈压愈强,奋发有为,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实现了经济崛起,目前已经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对外投资存量排名第三,经济实力今非昔比。进入新时代,中国全球融入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中国科技”风靡世界。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的经贸打压。近年来,面对美国不断增强的遏制措施,中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科技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并没有因为美国打压而止步不前,反而不断取得突破。国际朋友圈也没有因为美国遏制而缩小,反而不断拓展,日益成为维护全球南方利益的代表,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中国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能力和手段不断增强,内外政策出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彰显了政治智慧,确保了经济发展的韧性,使得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图谋难以得逞。
其次要对内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自身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市场,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冲击。积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自主创新,加大对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加强基础技术的研发,打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注重科技人才建设,突破“卡脖子”技术,提高科技要素市场效率,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高技术产业链的韧性和自主性。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为抓手,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对国内外资源的强劲吸引力。
最后要对外加大合作步伐,灵活施策维护中国利益和世界经贸秩序。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欧盟、全球南方新兴市场。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金砖、上合、中非、中拉、中阿等合作机制,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作者:蓝庆新,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