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部主播李佳琦近日在直播中公开建议“普通女生不要轻易尝试医美”,强调医美并非“变美捷径”,并指出行业存在过度营销、风险隐蔽等问题。李佳琦强调,医美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长期维护的高消费行为,需要“有钱有闲”。例如,单次水光针无法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消费者容易被夸大宣传误导,该言论迅速引发热议。

“没说错呀,量力而行的观念嘛”“这点他确实没说错,大实话”“没错,真的不要轻易尝试医美,不然就要无穷无尽地去修复和养护”……网友纷纷评论,一些失败或者没有效果的案例,也折射出当下的医美风险。
据《2023医美广告真实性报告》,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大量推广“即刻变美”案例,但60%的术后对比图被证实使用美颜滤镜。而消费者往往会因为这些宣传而冲动买单。

近几年,医美纠纷事件的新闻屡见不鲜,医美手术也让一些求美者面临了不可逆的风险。
上海的马女士在一家医疗美容机构专门针对眼部做了热玛吉美容项目,没想到花了一万多元出现了红肿和大量的水泡;杭州一女士做鼻子填充后歪了,在晒出术前对比照后,美容公司回应她,钱只能退一部分;西安的周女士做完双眼皮后对效果不满,被美容医院劝说继续修复,结果越来越不满意……
《2024医疗美容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医疗美容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市场份额反而占据多数。随着行业持续的兼并重组,我国医疗美容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当前,消费者对医美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仍存质疑,特别是在价格、医生资质和产品安全性方面;一些机构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过高,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投诉,这种情况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此前,中消协也发出过提醒,称当前医美市场的监管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医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也是其权利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中消协倡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消费观,不要盲从、跟风、攀比。同时要充分认识医美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谨慎选择、理性消费。
李佳琦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其道出了当前医美消费中的诸多痛点。在颜值经济盛行的当下,变美的追求本无可厚非,但必须以理性消费为前提,以健康安全为底线。正如网友所言:“医美不该是一场赌博,理性消费才是长久之道。”
南方+记者 王越莹
【作者】 王越莹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