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1颗磁力珠险要4岁娃的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0:10:00    

来源:【大河健康报】

“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家长朋友一定要警惕孩子身边的小物件。

4岁的小北(化名)吃过午餐后在客厅玩耍,竟把一串磁力珠吞进肚子。

奶奶见小北能吃能玩,就等着小北把磁力珠排出来。可第二天,磁力珠压根没排出来,一家人心急如焚。

直至第三天上午,小北一家才抵达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消化内科,这时,距磁力珠入腹已近48小时。

医生提醒,磁力珠一旦进入肠道,有穿孔的风险,必须立刻取出。

联动出击 内镜手术精准排险

值班医生王培晓迅速行动,为孩子完善相关检查,并紧急请示河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兼消化内科学科主任李小芹,为孩子开启绿色通道。

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副主任王跃生和主管护师高璐联合麻醉科,为孩子实施了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术中,王跃生巧妙地利用磁力珠的磁力,将滞留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磁力珠精准取出,仔细清点,竟然有11个!

胃镜检查显示,小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王跃生又熟练地为孩子置入鼻空肠管,既保障孩子的营养供给,又促进损伤愈合。

术后复查16排腹部CT,确认磁力珠全部取出。团队成员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小北幸运地避免了手术之苦和可能伴随终身的疤痕。

磁力珠警报 家长的必修课

磁力珠,也叫巴克球,是一种强磁性小球玩具,同时也是消化道危险异物。

如果误吞超过一颗,它们会隔着肠管相互吸引,夹住肠壁,引发缺血坏死乃至肠穿孔

一旦发生肠穿孔,肠内的消化液和细菌会流入腹腔,进而引发腹腔感染。

若不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导致孩子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医生支招 应对异物误吞

李小芹提醒广大家长,内镜治疗是处理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主要手段,治疗前需要让孩子充分禁食。当怀疑或确定孩子误吞异物时,切勿擅自处理,应先让孩子禁食禁水,为内镜检查做好准备。

另外,不建议采用饭团、韭菜、馒头等食物强行吞咽的方法,这很可能导致异物嵌顿加深或划伤食管,增加并发症风险和手术难度。

0—6岁的孩子,处于心理学中的“口欲期”和“敏感期”,嘴巴和舌头是他们最敏感的器官,啃咬、吮吸是他们熟悉的感知方式,孩子以此来探索世界。

看护孩子时,务必做到“离手不离眼、离眼不离心”。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

来源 河南省儿童医院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牧原股份拟赴港上市,迈出国际化征程重要一步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4月15日晚,牧原股份发布公告,正式官宣拟发行H股股票,并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牧原股份在国际化战略征程中迈出重要一步。截至当日收盘,A股牧原股份股价为40.61元/股,总市值达2218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国际化与创新发展公告显示,本次发行的H股股数不超

    11颗磁力珠险要4岁娃的命

    来源:【大河健康报】“孩子静悄悄,一定在作妖。”家长朋友一定要警惕孩子身边的小物件。4岁的小北(化名)吃过午餐后在客厅玩耍,竟把一串磁力珠吞进肚子。奶奶见小北能吃能玩,就等着小北把磁力珠排出来。可第二天,磁力珠压根没排出来,一家人心急如焚。直至第三天上午,小北一家才抵达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消化内科

    头皮撕裂,左耳咬掉!7岁男孩上学途中遭三只恶犬撕咬,仅收到5万赔偿……

    4月13日,据媒体报道,贵州毕节赫章县一男孩在24年3月份放学途中被三条大型犬咬重伤。头皮撕裂,左耳被撕咬下来,手和脚腋窝也被咬伤,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据家长描述,孩子在放学回家途中,被村里3条大型犬咬成重伤,被送进ICU,抢救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目前,家长准备带孩子修复耳朵,事发之后,孩子已经休学一年

    伪造协会文件、公章?交易商协会声明: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14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声明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多次伪造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公文、公章,作出虚假的“批复”、“回函”等文件实施诈骗,严重影响协会形象和声誉,扰乱银行间市场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协会已采取法律行动,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

    清晰的角色认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为新时代家长教育者角色赋能

    来源:【中国教育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无疑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者角色,他们的教育理念、心理状况等对家庭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对这一角色的心理认知与实践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唤醒家长的教育者意识?如何有效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校家社协同心育团队以“家长教育者角色的心理探索”为题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