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出发,南海“三农”工作全力冲刺“开门红”!2025年度第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期增速9.06%,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成功举办2025广东蝴蝶兰新品种展,首天预订单金额达1.3亿元;南海预制菜企业组团亮相中国食材供应链第一展,斩获超千万元订单;南海锦鲤企业代表内地锦鲤首次跨境参加国际赛事;“分润模式”的探索入选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一季度收官之际,南海“三农”工作捷报频传,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2025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对新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与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速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报告强调要实施“接二连三”战略,为南海农业农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描绘出清晰路径。
时不我待,不负春光!南海区农业农村系统抢抓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发展机遇,把“一季度开门红”视为全年工作的关键起步,力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搭平台、寻商机、促合作
“一花一鱼一菜一种”频频爆单出圈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跑好“第一棒”至关重要。开春以来,南海区农业农村系统抢抓发展机遇,围绕“一花一鱼一菜一种”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产业集群发展,以展促销,引外面企业走进来,把自家企业带出去,找商机促合作;以科技引领,赋能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将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蝴蝶兰作为南海农业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在拼经济的新风口中冲刺起跑,迎接全球客商的到来。2月,南海举办2025广东蝴蝶兰新品种展,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国蝴蝶兰客商吸引到了南海,为本地蝴蝶兰从业者提供了一个招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加深和促进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生产企业获得了更多订单,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推动花卉消费升级。
据统计,展会首天,促成了不少企业与合作商签订意向订单,累计金额超1.3亿元;展会3天,仅蝴蝶兰瓶苗订购量超过1亿株,总成交额超2亿元。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企业品种和授权品种均被抢购至断货,甚至有企业在展会首日结束后,由于订单过多而停止接单。
花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花产业也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消息。佛山佳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漳州钜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建设蝴蝶兰种业总部,南海蝴蝶兰苗年产量有望增加两倍至三千万苗。
这个春天,南海“这条鱼”很忙。2月,南海11尾锦鲤首次亮相国际选美舞台,成为国内首批完成国际赛事“往返通关”的锦鲤。3月,第三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在南海举办,报名参赛企业超百家,参赛锦鲤数量创新高。吸引全日本锦鲤振兴会、马来西亚锦鲤协会、全印尼锦鲤总会等协会到来,聚合饲料渔药、水族设备、园林造景、物流配送等锦鲤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流、贸易,助力南海发力打造锦鲤产业的标杆平台。

“统一杯”第三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在南海区狮山镇举行。
项目引进来的同时,产品也要积极走出去。3月底,佛山市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首次组织顺誉、华南味谷等8家企业以组团方式参展中国食材供应链第一展,并协同联动何氏水产、加藤利、日宥、海昌沅、宏大、伟红等15家企业精彩亮相展会。展会上,南海参展企业纷纷亮出自家企业的拳头产品,斩获了超千万元订单,极大提升了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企业的知名度。

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
育种方面,佛山市吉裕润达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口黑鲈良种场通过省级水产良种场验收;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在百容水产正式揭牌使用,这是广东省首批获得认证的两家企业之一,也是佛山首家获得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
此外,南海推广无抗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不少的育种企业陆续采用工厂化育苗车间等科技手段开展育苗工作,提升鱼苗的孵化成功率。据统计,一季度鱼苗产量预计可达600亿尾,同比增3.3%,产值4.8亿元,同比增19%。一系列成绩,为今年春耕育种工作鼓足了底气,增强了信心。
供需对接、资源链接、互利共赢
构筑项目建设“新引擎”
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做好优质项目增量及存量企业增资扩产服务,春节过后,区农业农村局积极“牵线搭桥”,举办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供需对接活动,畅通渔业、花卉、食品康养产业链供需两端的资源对接,搭建企业间合作共赢的桥梁,提升产业链供需对接常态化服务,助力企业增资扩产,推动高水平农业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由区农业农村局牵线,广东广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广东广垦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与物只卤鹅食品集团成功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合资成立广东物农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狮头鹅产业链合作。此次战略协议的顺利签署,不仅是广垦孵化器与物只卤鹅携手并进、拓宽合作外延的新起点,也是南海促进农业领域国企民企合作的新实践,更是南海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创新协同、要素共享、供需互通、降本增效的新型产业生态的创新做法。

广东广垦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与物只卤鹅食品集团成功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另一方面,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3月9日,佛山顺越食品科技园动工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由佛山顺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将打造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冷链物流+物联网销售+文旅”为一体的岭南特色美食的综合性花园式工厂园区。
除此之外,南海区农业农村局还召开了一系列农业龙头企业新春座谈会、金融赋能高水平农业供需对接会,旨在强化政企联动,共同推进农业重点工作计划;聆听企业声音,了解龙头、头部企业的发展现状、需求与面临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行业互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企业抱团成长、行业持续发展凝聚合力。
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农村改革集成化
激活南海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季度农业经济取得良好开局,农村改革发展也迈向新阶段。
近日,佛山市委改革办公布了“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其中南海以“‘分润模式’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的‘共富密码’”成功入选。3月底,《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头版联动聚焦佛山市选派职业经理人队伍为乡村“二次造血”在南海狮山颜峰社区的生动实践,南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得到全国关注。
近年来,一项项改革举措成为南海“三农”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重要动力和活力源泉。然而,集体经济市场化活力不足、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农民增收放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优乡劣等现象依然存在,处于深化城乡融合模式变革时期的南海,面临的难题不少。
新的一年,面对农村改革现存的优势和困难,南海展开了一场新的实践——同步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农村改革集成化。而在这个春天,南海也拿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今年2月,南海召开推动新型城乡社区建设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发布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十项举措,并与新型城乡社区建设同部署、同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与新型城乡社区建设两者密不可分,同轨同向、相互支撑,必须贯通起来、一体推进,通过过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来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

推动新型城乡社区建设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
另一方面,为促进土地资源连片集聚开发,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拓展集体多元化收益渠道,南海区积极支持农村集体资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鼓励和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成立土地整理公司等方式,以自有资金独立开发、资金入股、投入政府引导基金等形式,积极参与工业园区改造和土地连片开发项目等经营性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共有7个集体资金计划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签约。
典型引路、多元共建、美学添彩
持续美、长效美绘写农村环境“新风貌”
乡村展新貌。南海已推动42个村(社区)开展典型村培育,2025年拟选树培育18个。选树培育的60个的典型村中,有13个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有19个成为集体经济“亿元村”,全部典型村入列省美丽宜居村。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批典型村丹灶镇罗行社区“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第三批拟培育典型村狮山镇朗沙社区“推动立体式治理模式”入选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过去一年,南海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强化“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理念,推广门前三包、积分制、红黑榜,引导村集体资金主动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齐参与村庄清洁行动,不断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施“百村添绿,万树成景”乡村绿化行动,引导村居应绿尽绿,将乡村绿化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南海启动“千园万户村村美”促进行动。
美丽接力不停歇。2025年,南海肩挑起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主战场的责任。为全面提升乡村环境与治理效能,今年3月,南海启动“千园万户村村美”促进行动,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认捐、认领、认管“四小园”,延伸打造万户“美丽庭院”。同时,指导镇村开展“环两江先行区”重要道路沿线田间地头田头棚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动先行区乡村风貌提升,夯实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这股“春日经济”的浪潮中,南海“三农”工作展现出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南海高水平农业发展必将四季长“红”,从夺锦“开门红”,挺进“全年红”“满堂红”。
接下来,南海区农业农村系统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紧扣“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发展高水平农业,建设南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深化三农集成式改革,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南海融媒记者 梁慧恩 通讯员 陈晓静 南农宣
图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