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多景区迎来高峰客流!济南重点监测30家景区客流量71.61万人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9:14:00    

“人间四月芳菲日,清明爽朗一片天”。清明假期第二天,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做好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工作,全市假日文旅活动亮点纷呈,市场供需两旺,市民游客满意度较高。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各区县文旅部门倾情推出10条春日精品旅游线路,涵盖经典地标与小众秘境,助力春日经济增长。有“环城公园→五龙潭→大明湖→老商埠→经三路/中山公园”的经典泉城之旅,还有“千佛山→泉城公园→融创文旅城→济南国际鲜花港”的花港漫游之旅。同时,登山踏青、快乐亲子、乡村采摘、浪漫赏花、诗意露营五大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济南植物园内玉兰花、樱花、海棠花次第开放,犹如粉白相间的云霞铺满枝头,将春日的浪漫渲染到极致,还举办了花仙子游园大会、非遗手作大会、花间宴、迎春摄影大赛等活动。长清区孝堂山景区以“孝”为媒,以“花”会友,打造观赏季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乐享篇、乐玩篇、乐购篇三个篇章共12项活动,包括汉服秀、音乐派对、古今农具展示、短视频大赛、乡野帐篷露营季、田园特色集市等。

各类文博场馆继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济南市图书馆中心馆两场大型展览持续展出,“济南战役馆藏文献资料展”以珍贵馆藏文献为载体展现城市红色记忆,“黄河画卷摄影艺术展”以影像艺术诠释黄河文化内涵。济南市歌舞剧院在钢城区颜庄街道梨花节上,为当地村民群众奉献了两场“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济南市市直院团公益走基层歌舞专场演出。济南市文化馆在多功能厅放映奇幻电影《白蛇》,给观众带来一段东方浪漫之旅,同时“河和之契 源脉永续”山东省暨济南市楹联征集优秀作品书法展、“清风墨韵”馆藏书法名家作品展,以及“新时代・锡生活”创意设计专题展,凭借极高的艺术与观赏价值,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打卡参观。

假期第二天,具有特色的文旅项目和产品供给不断增加和更新,丰富了旅游市场,推动济南旅游市场人气持续高涨。全市重点监测的30家景区共接待游客71.61万人次,同比增长9.76%,其中:天下第一泉景区接待游客32.95万人次,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6.11万人次,野生动物世界接待游客2.29万人次,方特东方神画2.5万人次,印象济南·泉世界旅游景区接待游客6.75万人次,济南动物园接待游客4.74万人次,融创文旅城接待游客2.8万人次。

清明节假日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各级各类值班人员,保持在岗在位,坚持领导在岗带班,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电话保持全天通畅,随时掌握文化旅游市场运行情况。4月5日,全市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共出动执法人员103人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经营单位45家,文旅市场安全稳定,没有发生重大游客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定祥和、平安健康”的目标。

记者:刘瑞祥 摄影:黄中明 编辑:曹梦佳 校对:王菲

相关文章

    崩了!一景区突发!上千名游客高喊:退票!

    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大量游客聚集,上千名游客在入口处大喊退票。有游客称,景区无法承接大量客流且管理混乱,《三打祝家庄》演出需预约,但程序崩溃无法进入引发不满。4月5日下午,景区发布通知:因游客量较大实行限流措施,停止线上售票。开封文旅局回应称,景区确实已达最大承接量,为确保游客安全也已通知景区进

    清明假期首日 济宁24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5日讯 拂堤杨柳,春和景明。清明节假期第一天,春花经济热度持续,“博物馆游”“非遗体验游”等文旅深度融合显活力。济宁全市旅游监测重点景区24家,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同比增长8.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赏花游受热捧,多彩活动引客来清明假期首日,赏花踏青追思成为主流。各县(

    多景区迎来高峰客流!济南重点监测30家景区客流量71.61万人次

    “人间四月芳菲日,清明爽朗一片天”。清明假期第二天,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做好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工作,全市假日文旅活动亮点纷呈,市场供需两旺,市民游客满意度较高。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各区县文旅部门倾情推出10条春日精品旅游线路,涵盖经典地标与小众秘境,助力春日经济增长。有“环城公园→五龙潭→大明湖→

    2009.3万人次!4月4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创今年单日新高

    记者5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4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4月5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55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622列。各地铁路部门精心组织假日运输,在热门方向、区段和时段增加运力投放,加大站车服务保障力度,提升旅

    西藏老龄和养老服务事业扎实推进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获悉,2021年以来,我区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大制度创新、强化政策供给,推动老龄和养老服务事业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老龄工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出台涵盖老龄服务保障各领域的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