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打邦河畔的贵州六马蜂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洁白的李花压满枝头,处处春意盎然。
公司负责人杨泽顺一边忙着蜂糖李的日常管护,一边忙着接待慕名而来的客商。“距离蜂糖李上市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已陆续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多家客商。”
山多地少是镇宁最为显著的特点,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山地特色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镇宁在不断探索深化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找到答案:发挥优势、强化主导、打造特色。
2014年,六马镇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各村荒山荒坡多的有利条件,全面推动镇宁蜂糖李规模化种植,镇宁蜂糖李产业化发展之路由此起步。

蜂糖李
2024年,镇宁蜂糖李持续火爆出圈,线上销售覆盖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争相售卖;贵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投入2架全货机,让蜂糖李乘飞机奔向全国“果粉”,省内和全国265个城市实现“今天寄、次日达”;首批镇宁蜂糖李到达泰国曼谷,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蜂糖李已成为镇宁的亮丽名片、甜蜜产业。
在镇宁的黔货云仓,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分拣、打包、贴单一气呵成,一箱箱承载着镇宁风味的小黄姜,被送往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作为全省最大的生姜种植区,镇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近年来,镇宁依托贵州省电商供应链云仓体系打造了包含黔货云仓节点在内的镇宁自治县生鲜电商产业园,搭建了从基地到餐桌的直通车,助力当地小黄姜年营业额超3000万元。
从摆在路边等待商贩上门收购,到如今借助鲜电商产业园“电商+仓库+物流+农户”的模式,直接和市场“亲密对接”,镇宁小黄姜实现了乘“云”而上,出山奔海。
对于销售模式的转变,镇宁自治县江龙镇马鞍村农户鞠少怀十分满意:“有了电商产业园后,我们这里的姜不愁卖。去年收了七八万斤,卖了20万元,相当不错。”
“今年镇宁小黄姜网上销量持续火爆,每天平均可销售30吨,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超过300万元。”镇宁生鲜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姚秉忠说。
如今,镇宁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形成“南果北蔬中药材”产业布局,培育了精品水果、小黄姜、生态渔业、瓜蒌四大主导产业以及肉牛等特色优势产业,“镇宁蜂糖李”“镇宁樱桃”“镇宁小黄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我们将充分立足于自身基础,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做好推动农产品变现、农民群众增收的大文章。”镇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颜家林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