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头条##攀枝花仁和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地理概况
仁和区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大裂谷,东邻凉山州会理市,西接云南省华坪县,南连云南省永仁县,北靠盐边县,总面积1728.3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破碎,山高谷深,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为务本乡大黑山花肋巴峰(2926米),最低点为平地镇师庄金沙江出口处(937米),垂直高差达1989米。
气候:属南亚热带立体气候,年均气温20.4℃,年日照2745小时,无霜期超300天,被誉为“天然温室”。
河流资源: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支流包括大河、巴关河、摩梭河等,湿地面积268.31公顷,森林覆盖率43.3%。
二、历史沿革
仁和区得名于“仁义道德,和衷共济”。1965年攀枝花建市时,原属云南省永仁县、华坪县及四川省会理县的部分乡镇划入,设立大田、大河、玉泉、金江四区,1972年合并为郊区,后更名为仁和区。
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现辖8镇、5乡、1个街道,区政府驻仁和镇。
三、人文特色
民族构成:全区常住人口26.67万(2022年),含3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19.2%,其中彝族人口最多(4.44万),主要分布于大龙潭、啊喇彝族乡等地。
传统节日:
火把节: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纪念反抗压迫的传说人物阿娓。
姊妹节:迤沙拉村传统节庆,以拦门酒、俚颇长街宴、非遗展演为特色。
泼水节:傣族新年,以互相泼水祈福为习俗。
四、旅游资源与路线规划
1. 核心景点:
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为特色,正在开发中。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球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被誉为“植物活化石”。
迤沙拉古村落:600余年历史的彝族村寨,红墙青瓦建筑风格独特,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四川最美观景拍摄点。
营盘山:川滇交界最高峰(海拔2460米),因古战场遗址得名,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
2. 旅游路线建议:
民族文化线:迤沙拉村(姊妹节、冬至狂欢)→平地镇(彝族火把节)→大龙潭乡(傣族泼水节)。
自然生态线:大黑山森林公园→攀枝花苏铁保护区→营盘山徒步。
康养休闲线:中坝乡草莓采摘→红格温泉(邻近盐边县)→冬日暖阳体验。
五、特色文化与美食
饮食文化:
方山全羊汤:以攀西羊肉慢炖,汤色乳白,搭配萝卜,传承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的烹制技艺。
俚颇长街宴:迤沙拉村传统宴席,以“九大碗”为特色,融合彝族饮食与汉文化。
辣子田螺:麻辣鲜香,选用本地田螺配以干辣椒、花椒爆炒。
特色物产:
仁和芒果:果形饱满、糖分高,被誉为“果王”。
苴却砚:产自大龙潭乡,曾获国家级博览会金奖,石质细腻,雕刻精美。
六、名胜古迹
席革坪古人类遗址:见证早期人类活动的考古遗址。
回龙洞:喀斯特地貌溶洞,兼具地质研究与观光价值。
仁和区是川滇交界的多元文化枢纽,依托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发展成为攀枝花市的经济重镇与康养胜地。其民族文化(如彝族火把节、迤沙拉古村)、特色美食(全羊汤、辣子田螺)及自然景观(苏铁保护区、大黑山)共同构成了“南亚热带风情”与“三线精神”交织的独特魅力。未来,随着旅游与生态产业的深度融合,仁和区有望成为攀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