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员工猝死”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24日,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据报道,死者李某某202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猿辅导工作,原计划今年5月2日举行婚礼。如今一对准新人阴阳相隔,怎不令人扼腕?
针对网传死者系因连续多日加班猝死的说法,死者家属表示不清楚死者生前是否连续加班。但亲属提及,22日20时许,女友给李某某打电话时,他正在加班。21时许,女友已联系不上李某某。李某某失联后,家属曾去公司找他,但公司大门无法打开,报警后开门搜寻无果;次日,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发现死者“已经不行了”。此外有报道指出,李某某原计划休长假,与公司沟通后想把工作提前完成。如果这一说法属实,那么他的加班是得到了单位的许可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李某某夜间在单位工作继而猝死,和加班不无关系。
最新消息,4月25日上午,猿辅导作出的回应强调:该员工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恳请大家不传播、不扩散未经核实信息”。言下之意,李某某的“加班”并不是公司的要求,即使加班,也是李某某的自主行为。

从猿辅导员工处流出的内部通告截图。图源/新京报
这种逻辑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但即便是“自主加班”,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究竟是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员工不得不加班,还是员工出于自身因素而选择到公司完成工作项目?显然,两种情形的性质大为不同。要知道,现实中有的用人单位名义上不安排“加班”,实际上却交付给员工沉重的任务,“倒逼”员工自我消化。这种情况比明确安排加班并发放加班费还要过分。
厘清这一事件中的“加班疑云”,让事情的前因后果清楚显现,既关系到个体的工亡认定,也关系到公众对于事件的评价。如今,武汉市人社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已介入调查,公众期待早日得出权威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3年4月,猿辅导武汉公司就因“管理苛刻”被媒体曝光。有猿辅导前员工爆料,猿辅导武汉公司加班情况严重,单日加班超过6个小时。此外,该公司日常管理异常苛刻,吃饭、上厕所都需要报备。当时,猿辅导公司工作人员回应,行业压力大,加班情况在很多公司都存在。此次李某某猝死事件发生后,一位正在猿辅导培训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听说此事后马上提离职,因为工作两天也感觉很累。此外,一位网友跟帖的评论区有数千条留言,不少疑似猿辅导员工留言批评公司加班严重。种种迹象表明,两年之后,在猿辅导,员工的工作压力难言减小,生存状态难言美好。而如果不是猝死事件发生,外界很难体察到员工在这家公司内部的处境和心情。仅此一点,就令人深感遗憾、愤懑。
在拒绝内卷式竞争、反思“加班文化”蔚然成风的当下,猿辅导员工猝死事件,让人看到“加班文化”的土壤至今存在。一些企业为何不能跟上“强制到点下班、禁止加班”的风向,主动为员工创造更符合法律精神、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引人追问。
事实说明,一些用人单位惯以业内竞争加剧、生存发展压力大、员工乐意加班为由,推行诱导式、逼迫式、隐蔽式加班。对于这种唯效益、唯结果的论调和做法,有关部门必须坚决说“不”、坚决纠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针对“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了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这一要求,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切。各地各部门当围绕相关要求,加强常态化监管监督,特别是从个案线索切入,深挖根源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和系统性治理,破除“加班文化”存在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