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毕淑敏:青春在山巅开出理想的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3:59:00    

【新闻人物】

“这部小说,封存着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近日,在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发布会现场,作家毕淑敏坦言。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医学知识创作了小说《昆仑殇》《女心理师》及散文集《心灵密码》等。

《昆仑约定》是毕淑敏最新的长篇小说。作品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战士在极端环境中淬炼生命、追寻理想的故事。小说聚焦高原部队诊所,通过郭换金、景自连、麦青青等人物,讲述了在“世界第三极”的严酷环境中,年轻的战士们以青春守卫国界的故事。

“高原上气候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部队诊所不仅是救治伤病的地方,更是战士们心灵成长的熔炉。在昆仑之巅,他们用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热血铸就永恒的约定。”毕淑敏这样阐释《昆仑约定》的“题眼”。

回忆自己16岁起开始戍边的经历,毕淑敏说,对高原的第一印象是荒凉。但不久后,她就习惯了高原,知晓了高原上的青春是何等模样——“那时我们十几岁,尚未来得及盛开为花,就被生活直接拍砸成凝冻的松柏。”她和战友们全力以赴保家卫国,让背后的山河和人民安享和平。从那时起,她爱上了高原,以至于离开之后,再也没有见过比高原的云更美的云。

毕淑敏认为,自己年轻时身体里居住着沧桑的灵魂,近40年前写下了小说《昆仑殇》。当她70岁时,借着《昆仑约定》的书写,重新潜入十六岁半的心灵,把记忆汇总成述说。

毕淑敏谈道,写《昆仑约定》是她埋在心里几十年的种子,也是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年轻的时候没有写,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技艺不够,没办法把那些强烈的震撼表达清楚。出于私心,她希望这部小说在生命末期临近的时候去完成。但岁月不饶人,再推,她害怕自己写不完了。有一天,她算了算日子,已经70岁了,那就开始吧!

她从亲历者的角度,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刻画边疆部队生活,也用医者仁心诠释人性的光辉,“我已经70多岁了,我把那些珍贵的、刻骨铭心的、必须述说的回忆,交给了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高原上,我的青春在山巅开出了理想主义的花”。

在创作《昆仑约定》时,毕淑敏曾几度入院。当她完成这部作品时,她坦言自己已不畏惧离开世间。

发布会现场,作家梁晓声谈道,《昆仑约定》是一本受义务感、责任感驱动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它的难能可贵,在于亲历性。它是倾注真诚和感情的作品。

(本报记者 韩寒)

相关文章

    毕淑敏:青春在山巅开出理想的花

    【新闻人物】“这部小说,封存着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近日,在长篇小说《昆仑约定》发布会现场,作家毕淑敏坦言。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医学知识创作了小说《昆仑殇》《女心理师》及散文集《心灵密码》等。《昆

    点亮心灯融化孤独 《妈妈的星星》新书分享会举办

    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刘颖颖)在第18个“世界自闭症(孤独症)日”来临之际,“点亮心灯,融化孤独——长篇小说《妈妈的星星》新书分享会”近日在京举行。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本书作者雪漠,《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付秀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中

    “用青春向人民报告”演讲比赛预赛暨“雏鹰说”活动在茜坑水库举行

    【来源:深圳市水务局_工作动态】近日,“用青春向人民报告”演讲比赛预赛暨“雏鹰说”活动在茜坑水库举行,来自市水务局机关、市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市观澜河流域管理中心团支部的17名青年干部齐聚碧水之畔,用铿锵誓言诠释水务青年的使命担当。局机关纪委、工会、妇委会、市北部水源工程管理处及市观澜河流域管理中心

    瞄影评 | 唐探1900:历史镜像中的戏谑与反思

    潮新闻客户端 何明燕《唐探1900》是一次对历史叙事的巧妙颠覆。这部表面上以清末海外华人为背景的侦探喜剧,实则是一面精心打磨的哈哈镜,将严肃的历史问题折射出荒诞而深刻的变形影像。导演陈思诚延续了唐探系列一贯的娱乐外壳,却出人意料地在笑声中埋藏了对历史叙事的解构与重构。影片首先通过视觉符号系统完成了对

    5分钟人数过千!湖南(春季)百公里报名火爆开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日讯(记者 蔡矜宜 通讯员 熊星)5分钟上千人报名!4月1日10时,2025湖南(春季)百公里正式启动报名,将于4月3日24时截止,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可关注“幺零零”微信公众号或下载新湖南客户端报名。“青春”是湖南百公里的底色,在校大学生、年轻白领一直是活动的主体参与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