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年纪大了,一出门就忘了病房在哪?他们用水果帮老人点亮“回家的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8: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屠聪琪

在病区走廊上,89岁的张奶奶拄着拐杖,盯着墙上醒目的杏子图案,脸上终于露出安心的笑——这下,她再也不怕迷路了。

张奶奶是名脑卒中患者,由于认知功能受损,她常会遭遇“找房难”——本想去病房外散散心,结果没走两步就“失忆”了,最终还得靠医护人员逐个房间展开“地毯式搜索”,才把一脸无辜的她领回病床前。

但如今,张奶奶只需记住“杏子房”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命名,就能轻松解决很多问题。

北仑区宗瑞医院供图

近日,宁波市北仑区宗瑞医院老年康复病区专门以草莓、苹果、杏子等15种水果为标识,打造“会说话”的病房——针对病区患者普遍存在的记忆力减退问题,护理团队特意推出暖心举措,在每个病房门框旁悬挂特色鲜明的水果图案,其中草莓寓意无忧无虑,苹果代表平安喜乐,杏子则象征幸福美满……通过“色彩+形状+寓意”的融合形式,构建有温度的独家记忆坐标。

“上了年纪,视力也不太好,以前总得眯着眼看病房门上的编号,现在看见黄澄澄的杏子画就知道到家了。”张奶奶拉着前来串门的老姐妹,兴高采烈地分享最近所发生的事。

张奶奶的女儿也明显感受到了母亲的变化,“以往她不太爱说话,现在人变得开朗多了,常会询问‘我的杏子房是不是既方便又好看?’,这种归属感对康复太重要了。”

将临床需求转化为人文关怀,在针对性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丰富精神家园,护理团队的用心都藏在细节里。

北仑区宗瑞医院供图

“今天的西瓜甜不甜呀?”一大早,护士又笑嘻嘻地来和丁奶奶打招呼了,这种日常问候其实也是患者记忆训练的一部分。

住在“西瓜房”中的丁奶奶是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愈发糟糕。为此,病区特意为她设计了“多感官唤醒疗法”,将日常果蔬转化为认知训练载体,以甜甜的西瓜作为记忆锚点,推出“西瓜记忆三部曲”:当家属送来新鲜西瓜时,医务人员会逐步引导患者观察纹路,触摸表皮温差,品尝清甜果肉。“多重感官刺激能激活不同脑区,比单一记忆训练效果提升40%。”护理长虞红波解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年纪大了,一出门就忘了病房在哪?他们用水果帮老人点亮“回家的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屠聪琪在病区走廊上,89岁的张奶奶拄着拐杖,盯着墙上醒目的杏子图案,脸上终于露出安心的笑——这下,她再也不怕迷路了。张奶奶是名脑卒中患者,由于认知功能受损,她常会遭遇“找房难”——本想去病房外散散心,结果没走两步就“失忆”了,最终还得靠医护人员逐个房间展开“地毯式

    年龄越大越要少锻炼?医生强调:尤其这3种运动,做多了是在减寿

    秋日的阳光透过银杏叶,在养老院的步道上织出金色光斑。 72 岁的张奶奶扶着栏杆缓缓踱步,膝盖传来的钝痛像潮汐般时涨时落。她望着远处草坪上打太极的老人们,想起年轻时在田径场上如风的日子 ——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引以为傲的运动习惯,如今竟成了关节的 "催命符"。一、 岁月刻刀下的身体密码:当运动

    江苏多点推开免陪照护服务 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

    “一人住院全家忙,白天黑夜连轴转。”一旦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全家将面临巨大的照护压力。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减轻患者家属照护负担,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开展免陪护理或无陪护病房试点。去年以来,江苏无锡、淮安、南通、徐州、连云港等地也相继开展住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在进一步推开中。这一模式运行如何?能否

    2路公交回归,如何让文化符号变成文旅IP?

    4月20日,乌鲁木齐“2路印记城市畅游专线”正式开通运营。这一承载着市民记忆的“文化符号”,在停运14年后重回街头,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交通网络的优化升级,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文脉存续与文旅创新的生动实践。20多年前,歌手刀郎的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传唱大江南北。一句“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

    记者手记:走进日间化疗门诊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手记:走进日间化疗门诊新华社记者徐鹏航“白天来化疗,晚上就能回家休息,再也不用一化疗就‘搬家’到医院了。”在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的日间化疗门诊,患者刘女士对记者说。时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日间化疗门诊秩序井然。这里共15张化疗床位,每天可以接诊门诊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