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磊
阿司匹林作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之一,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常备药。很多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病再次发作,这被称为“二级预防”。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被很多大型临床研究所证实,但它在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却备受争议。
如果将二级预防视为亡羊补牢,一级预防则可理解为未雨绸缪,是指那些还没有发生心脏病或脑中风人群进行的预防措施。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与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发布指南,不建议70岁以上人群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202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更新意见,不建议60岁及以上的一级预防人群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但近日,国际期刊《临床试验》刊发新研究称,上述指南均受到此前一项“ASPREE研究”的过度影响,该研究并未提供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在老年人群中无益;有关阿司匹林的处方决策,应在衡量对个人的风险和收益后进行,年龄只是评估中的一项考量因素。
据了解,ASPREE研究是一项对照研究,在2010~2014年从澳大利亚和美国纳入16703例70岁及以上、2411例65岁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旨在确定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延长老年人无障碍生存方面的潜在获益是否超过风险。该研究显示,健康老年人口服阿司匹林,并未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且增加颅内出血风险;健康老年人的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不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尤其有跌倒及外伤高风险的老年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健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不过,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增加出血事件,如胃肠道出血和脑出血。只有当获益大于风险时,才值得用药。
临床上,一般不推荐60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这是因为老年人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获益不显著的情况下不予推荐。
对于40~59岁人群,如果存在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高,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有可能利大于弊,这时经审慎评估、排除高出血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阐明利弊、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但需注意,如果患者存在高出血风险、血压控制不佳,或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为中低风险,则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
另外,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未来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很高,应用阿司匹林显然利大于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