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于2022年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发展方向。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文总结过去三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成效,展望未来三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发展图景。
三年成效:从战略布局到全域突破
三年来,我国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关键抓手,持续释放数字技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溢出倍增效应。
一是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中心,惠及亿万学习者。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平台持续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访问量突破608亿,显著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有力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推进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示范效应辐射全国。自2022年起,分批次推进32个省级平台接入国家平台,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2024年3月,在广东、海南、宁夏等地开展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提升了平台应用有效性。
三是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智能赋能作用初步显现。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建设学科大模型。今年3月,发布国家平台2.0智能版,上线“AI试验场”,推动人机交互创新。遴选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不断深化。
四是开展大规模数字素养测评,师生数字素养全面提升。2022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并组织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团队,持续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测评。开展精准化培训,建立测评培一体化培育机制,显著提升了师生数字素养水平。
五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中国数字教育全球影响力增强。连续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推出国家平台国际版……中国对全球数字教育发展的贡献力不断提升。
新三年展望:迈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意见》从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切入,指明了未来三年教育数字化的前进方向。
第一,国家平台服务更普惠,全民学习体验持续提升。《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集成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不断提升平台集成化水平,促使各级各类平台应联尽联,形成资源流通的“高速公路”。二是不断提升平台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强新形态、交互性资源建设,提升资源智能适配程度。三是全面汇聚教育全链条数据,建成教育数据中枢,畅通数据共享渠道,推动教育数据治理更精准。四是深化全域应用试点工作,助力实现“人人想用、人人会用、人人善用”。五是建立健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人工智能赋能更深入,人机协同生态加速构建。《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一是建成一批教育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身心健康等关键业务完成智能化升级。二是知识图谱、能力图谱覆盖整个教育体系,AI深度融入学科建设、课程教学等环节,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建成贯穿教师职前职后、以常态化应用为导向的数字素养研训体系,增强教师人机协作教学能力。四是不断普及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五是不断健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科学性实现质的突破。
第三,数字教育出海更广泛,中国教育品牌引领全球。《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持续增强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一是深化平台国际版应用,实现数字教育惠及全球学习者。二是不断扩大数字教育国际朋友圈,推动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实体化运行,让更多国际重要会议、国际合作机构落地国内。三是发起建立的数字教育标准框架获全球认可,推动中国智慧教育方案成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世界标杆”。(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吴砥)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